自上星期 Netflix 财报“爆雷”后,出资者们隐隐忧虑其它美国科技巨子的体现。本周,谷歌、微软、Meta、Twitter、苹果和亚马逊都连续交出了自己的季度答卷。
除了微软外,其它几家体现都不算上佳。尤其是亚马逊这个“优等生”。财报显现,该公司 2022 年第一季度转盈为亏,报告了自 2015 年以来的初次季度亏本。
出资者们对科技股发生了质疑,“科技泡沫”一词也再次被频繁提及。
其实,自从 20 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幻灭后,人们似乎变得分外慎重。曩昔 10 多年间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“科技泡沫论”浮出水面。但每一次正告之后,反而会有更多资金涌入草创企业。“泡沫”非但没有崩盘,反而愈演愈烈。
如今,危险出资家们再次敲响警钟。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上,他们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草创企业估值下降的问题。他们悲叹 IPO(初次公开招股)数量急转直下。在 Twitter 上,他们正告经济低迷行将来袭。
曩昔十年,这种正告在草创企业商场屡屡呈现。出资者和评论人士不断正告称,科技行业正处于另一个泡沫之中。
这的确会让人们想起 1999 年的互联网泡沫年代,以及随后戏剧性的溃散和衰退。工作消失了,财富蒸腾了,名誉受损了。
这些正告所传递的信息是:繁荣期行将结束,一段困难的旅程行将开端。但每次正告之后,反而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草创企业。
曩昔十年的泡沫正告
回溯到 2011 年,一小群精英草创公司取得“独角兽”地位,即估值突破 10 亿美元。
出资者每月向草创企业投入数十亿美元;LinkedIn、Pandora、Zynga 和 Groupon 的 IPO 被炒作,加重了人们对泡沫的忧虑。
2010 年 11 月,美国商场投入到该范畴的风出资金为 24 亿美元。2011 年 1 月,达到 64 亿美元。3 月,又涌入 43 亿美元。
随后,企业家史蒂夫・布兰克(steve blank)发文正告称:“咱们正处于第二个互联网泡沫之中。信号是嘹亮且清晰的:种子阶段和后期的草创公司估值变得有泡沫,硅谷招聘人才是自互联网泡沫以来最困难的,赚钱规矩也变得与正常时期不同。”
2011 年 3 月,上市咨询服务公司 Class V Group 创始人丽丝・拜尔(Lise Buyer)也发文称:“是的,咱们又开端张狂了。”
拜尔称,银行向科技基金投入许多资金,富有的客户和机构争相从草创企业分一杯羹,对股市上市的预期日积月累。这不由让一些对 10 年前互联网泡沫决裂记忆犹新的出资者开端置疑,这种突然迸发的活动是否会再次给该行业带来危险。
可是,这些正告没有站得住脚。那一年,出资者向美国草创企业注入了 450 亿美元。
2011 年 11 月,知名企业家兼出资人肖恩・帕克(Sean Parker)称:“我不知道这种状况还能继续多久,也许一年,最多两年。”
帕克以为,硅谷有大麻烦了。太多的天使出资者把太多的钱,投给了那些草创企业的创业者 —— 其中许多人并不具备创立公司的能力。他以为这是泡沫,迟早一触就破。
当月,投入到草创企业的危险出资为 35 亿美元。
2012 年:
2012 年 5 月,Facebook 上市,这是美国史上规划最大的科技公司 IPO。一家营收不到 40 亿美元的草创企业,IPO 估值却超越 1000 亿美元。许多人以为,这是科技公司估值膨胀失控的迹象。
美国财经媒体 CNBC 在 Facebook 上市前,就发表文章《“Facebook IPO 是另一场科技泡沫的开端吗?》。文章称,围绕 Facebook IPO 的炒作,包括其适当高的估值,就好像 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的状况。
有业内人士质疑,Facebook IPO 是真的值这个价,仍是下一个互联网泡沫?
业内人士萨姆・哈马德(Sam Hamadeh)称:“面对实际吧,这是一家非常昂贵的公司。1000 亿美元现已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之一,或者说最具价值的公司之一。上行空间适当有限。”
虽然如此,他们正告的泡沫从未幻灭。2012 年 11 月,该范畴仍是涌入了 32 亿美元的危险出资。12 月,又提高到了 34 亿美元。
2013 年:
2013 年 11 月,又有媒体发文称,草创公司粗野成长,估值高得令人喷鼻血,让人们想起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互联网繁荣及幻灭。
当月,Business Insider 又发表文章,列出了科技行业正处于巨大的泡沫之中的一系列依据。文章称,股市处于历史最高水平,科技草创公司没有营收,估值却达到了数十亿美元。
随后,《纽约时报》也发表文章称,IPO 商场又呈现了泡沫。文章指出,亏本的科技公司,正以“闹着玩”的价格上市。华尔街开端忧虑这是否是 1999 年互联网泡沫重现。
2013 年 11 月,草创公司赢得风出资金 38 亿美元。12 月,又招引了 49 亿美元。
2014 年:
到这一年,全球“独角兽”公司数量超越 90 家。
2014 年 9 月,安德森・霍洛维茨(Andreessen Horowitz)合伙人马克・安德森(Marc Andreessen)也加入到正告队伍,称草创公司蕴藏太多危险,消耗了太多资金。安德森说,将会有一大批草创公司“蒸腾掉”。
当月,危险出资家比尔・格利(Bill Gurley)也对创业出资敲响警钟,称硅谷蕴藏太多危险。他标明:“硅谷风投界及草创公司现在正在承当过大的危险。自 1999 年以来,前所未有。”
9 月,有 68 亿美元风投基金流入草创公司。
出资草创企业,不可避免地要承当危险。许多胆大的出资者,通过在商场疯狂中加倍押注而获胜。
比方,其时还只是是个小小的出租车应用的 Uber,估值突然间就达到了 510 亿美元,超越了美国航空公司和联邦快递,而后两家公司现已实现了盈余。但出资者的警报声愈加嘹亮。
2015 年:
2015 年 3 月,危险出资家比尔・格利(Bill Gurley)又做出猜测,称会有一大批独角兽公司逝世。
他说:“咱们就算没有处于科技泡沫之中,也是在危险泡沫之中。我以为本年会有一大批独角兽逝世。”
当月,知名科技出资者马克・库班(Mark Cuban)也标明,当时的科技泡沫 ,比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还要可怕。
这些正告并不满是错的,有几只独角兽没能活下去。谁还记得 Fab.com 和 Jawbone 呢?
2016 年:
每次失利后,都会有更多的新想法问世。私募股权、一起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新的资本来源开端追逐独角兽出资。2016 年 5 月,他们在 800 多笔买卖中,投入了 142 亿美元,创下十年来的最高纪录。
2016 年 4 月,风投公司 Khosla Ventures 出资合伙人基恩・拉布伊斯(Keith Rabois)发布预警,称创企凛冬已至。
危险出资家吉姆・布雷耶(Jim Breyer)也称,90% 的独角兽将面临重估或逝世,只要 10% 会“幸免于难”。
作为防护措施,一些大规划出资的估值呈现下降,独角兽疯狂时间短降温。
2016 年 5 月,该范畴危险出资额为 142 亿美元,而 6 月降至 74 亿美元,7 月跌至 57 亿美元。
2017 年:
2017 年 2 月,科技媒体 Techcrunch 发表文章称,一些首要科技“独角兽”的估值过高。
文章称,Snapchat 和 Airbnb 正在 IPO 的场边热身,BuzzFeed、Palantir 和 Uber 每隔几个月就会取得数亿美元出资。而没有营收、几乎没有用户的年青草创公司,如 HouseParty,也从尖端风投那里融资数千万美元。
文章还称,科技泡沫明显还将继续一段时间,继续推高年青创企的估值。
可是,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(Masayoshi Son)紧接着进场了。
2017 年 5 月,孙正义正式设立千亿美元规划的“愿景基金”。他说:“我对小赌注不感兴趣。人生只要一次,要有远大的志向。”
之后,愿景基金以均匀每天 1 亿美元的速度,向硅谷草创企业投入了 1000 亿美元,令其它危险资本商场相形见绌。为了跟上形势,风投公司开端筹集更多资金。
Blockchain、MoviePass、WeWork 和 Scooters 就以较高的估值,取得了巨额出资。于是,高估值和巨额出资变成了常态。草创企业以“事务增长”出名,而不是赢利。出资者也逐渐不再提“泡沫”言辞。
2018 年:
但到了 2018 年 4 月,研究机构 Research Affiliates 发文称,泡沫是清楚明了的,尤其是科技泡沫,它与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惊人的类似。此外,Research Affiliates 还称,数字加密钱银正在酝酿泡沫,特斯拉等精选股票也呈现了微泡沫。
2018 年 8 月,危险出资家安妮・拉蒙特(Annie Lamont)称,草创企业的估值和融资规划会下降,由于大多数公司能够很简单地取得更多资金,很少有人忧虑经济低迷。拉蒙特说:“在这种融资热潮中,一两家创企‘蒸腾’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,大家会把目光直接投向下一家。”
2018 年 10 月,Quartz 网站发表文章称,出资者从未像现在这样,乐于接受不赚钱公司的 IPO,置疑这些股票的远景也很正常。阅历了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后,出资者正变得骄傲,美国经济可能过热。
但危险出资仍在飙升,12 月份超越 269 亿美元,并创下 1430 亿美元的年度新高。PitchBook 数据显现,独角兽的数量跃升至 348 家。
2019 年:
2019 年 6 月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发表文章称,越来越多亏本的科技草创公司寻求上市。私有银行 Arbuthnot Latham 首席出资官格雷戈里・佩尔登(Gregory Perdon)忧虑,科技商场将重新演出 1999 年的互联网泡沫。
2019 年 9 月底,共享办公空间巨子 WeWork 宣告撤回 IPO 招股书,推延上市计划。这是一场壮丽、令人为难、令人惭愧的灾祸,许多人以为这种灾祸将在未来几年发生连锁反应。
在会议室里,出资者低声说,总算结束了。在讲台上,草创企业的创始人们许诺,转向“以赢利为重心”。
10 月,《纽约时报》发表文章称,硅谷正测验新的口头禅:盈余。在一些备受瞩目的独角兽公司遭受挫折后,草创企业出资者正告称,这将是一场清算。现在开端转向盈余了。
美国电动滑板车公司 Bird CEO 特拉维斯・范德赞登(Travis VanderZanden)称:“这年头,不计价值烧钱的亏本公司融资没那么简单了。”
2020 年:
新冠肺炎疫情来袭。危险出资公司宣称,为未来的困难时期做好准备。
但这只继续了短短数周。疫情期间,草创企业继续蓬勃发展,融资也飙升至新高,IPO 热潮卷土重来。“泡沫”论调天然也回来了。
危险出资家埃里克・佩利(Eric Paley)称:“虽然咱们都在家里喝酒,但派对上的喧闹和畅饮,就像网络泡沫一样自在。”
2020 年 12 月,一些尖端的商场战略师标明,Airbnb 和 DoorDash 上市后的巨大涨幅标明,股市呈现了不可继续的乐观心情,这是互联网泡沫年代贪婪的回归。
然而,全球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创企超越 500 家。2020 年,美国草创公司募集了 1640 亿美元的资金,再创新高。
2021 年:
紧接着,Meme 股票、加密钱银、NFT 和 SPAC 火爆。美联储加紧印钞,利率很低,疫苗上市,国际行将重新开放。
到 2021 年,经济学家开端猜测,疫情后疫苗的广泛分发,以及日子恢复正常,将带来又一个“兴旺的二十年代”(指人们自傲又快乐的 20 世纪 20 年代)。
2021 年 7 月,CNBC 又发表文章称,这感觉就像 1999 年:全球创企融资狂潮加重了人们对泡沫的忧虑。
出资经理杰里米・格兰瑟姆(Jeremy Grantham)称:“这个泡沫将在适当的时候决裂。”
2022 年:
随着利率上升、通胀飙升等要素,惊骇再次悄然来袭。科技股很快暴跌,IPO 戛然而止。草创企业出资下降。
慎重的心情又回来了。所以,这一次,“科技泡沫”总算要决裂了吗?
与往日不同
今天的这些正告与曩昔十年间不同,出资者悄悄地规避了“泡沫”这个词,转而运用“校准”、“回调”,乃至是愈加温和的“软化”。
那些正告过“泡沫”的人,现已厌恶了犯错。他们的听众,也对正告变得麻木。每逢警钟响起,就会有更多资金涌入草创企业。
“这次不一样”曾是出资圈一个病态笑话;但如今,人们仍然信任。这种想法以为,科技早已融入咱们的日子,而互联网泡沫现已曩昔太久了。
这场长达十年的创业热潮,在如此多的惊惧面前反而激增,且每一次都积累了更多的资金和实力。也许这一次真的不同了。
一些出资者以为,商场的欢欣鼓舞是一件功德,乃至是一件必要的事情。假如没有那么多的重视和振奋,草创企业创始人如何说服职工和出资者协助他们将张狂的“登月想法”变成实际?
技术人员也不时提示人们,经过当初的互联网泡沫的洗礼,亚马逊、PayPal 和 eBay 变得愈加强大。
虽然曩昔十年里,促使出资者转向高增长草创企业的最大要素(低利率)开端发生变化,虽然经济学家忧虑行将到来的经济衰退,虽然降低了估值,或现金流突然开裂,但今天几乎没有人它猜测会完全崩盘。
十年来,人们一直在谈论一个始终没有决裂的泡沫,将来可能也是如此。